上周四,國際空間站(ISS)上的歐空局哥倫布實驗室模塊內首次進行了金屬3D打印實驗,這一突破標志著在軌制造的一大飛躍。金屬3D打印機成功打印出了一條小小的“S曲線”。
據(jù)資源庫了解,這次實驗的成功源于空中客車防務與航天公司領導的工業(yè)團隊、法國CADMOS用戶支持中心和ESA團隊的共同努力。ESA技術官員Rob Postema表示:“這條S曲線是一條測試線,成功完成了我們的金屬3D打印機的調試。”他補充說,這一成功為未來打印完整部件奠定了基礎。
空中客車公司團隊成員塞巴斯蒂安·吉羅也表示:“我們非常高興能夠在國際空間站上首次進行金屬3D打印,其質量正如我們想象的那樣好。”
這臺金屬3D打印機于今年1月搭載SpaceX Falcon 9號火箭發(fā)射升空,并由歐空局宇航員Andreas Mogensen將約180公斤的有效載荷安裝到歐洲牽引架Mark II中。打印機設計基于將不銹鋼絲送入打印區(qū)域,該區(qū)域由高功率激光加熱,其功率比標準激光筆高出一百萬倍。當絲浸入熔池時,絲的末端會熔化,從而將金屬添加到打印件中。
整個打印過程完全由地面監(jiān)控,機上機組人員只需在打印開始前打開氮氣和排氣閥。為了安全起見,打印機在完全密封的箱體內運行,以防止過多的熱量或煙霧逸出。
ESA計劃繼續(xù)測試該打印機,已經選定了四種形狀進行后續(xù)的全尺寸3D打印。這些打印件將返回地球,與在正常重力條件下制作的參考打印件進行比較。
ESA技術、工程和質量局的材料工程師Advenit Makaya表示,其中兩個打印部件將在荷蘭ESTEC的材料和電氣元件實驗室進行分析,以了解長時間的微重力是否會影響金屬材料的打印,另外兩個將送往歐洲宇航員中心和丹麥技術大學(DTU)。
未來,歐空局的目標之一是打造循環(huán)太空經濟,并在軌道上回收材料,例如將舊衛(wèi)星上的零件重新用于制造新工具或結構。這將讓宇航員能夠在軌道上打印所需的部件,從而減少補給任務的需求,推動太空探索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
|
|
你可能喜歡
北部戰(zhàn)區(qū)空軍某旅:3D打印+無人機,重塑未
匯總:全球10大最典型的3D打印房屋案例
測試成功!美國海軍首次進行3D打印炸彈競技
E-bike 電助力自行車如何通過3D打印快速將
推薦課程
神奇的3D打印
SLA3D打印工藝全套培訓課程 - 軟件篇
3D打印月球燈視頻教程 包括完整貼圖建模流
【原創(chuàng)發(fā)布】Cura軟件修改二次開發(fā)定制視頻